背景:在接受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與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CABG)的三支病變和左主干病變的患者中,不完全(IR)與完全血運重建(CR)的10年全因死亡率有何差別尚未研究。 方法:SYNTAX Extended Survival Study評價了最初入組SYNTAX試驗的患者的10年生存率。在本研究中,將CABG CR組的結局與CABG IR、PCI CR和PCI IR組進行了比較。此外,在PCI隊列中,使用殘余SYNTAX評分(rSS)量化IR的程度,并評估其與晚期死亡結局
背景:在接受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與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CABG)的三支病變和左主干病變的患者中,不完全(IR)與完全血運重建(CR)的10年全因死亡率有何差別尚未研究。
方法:SYNTAX Extended Survival Study評價了最初入組SYNTAX試驗的患者的10年生存率。在本研究中,將CABG CR組的結局與CABG IR、PCI CR和PCI IR組進行了比較。此外,在PCI隊列中,使用殘余SYNTAX評分(rSS)量化IR的程度,并評估其與晚期死亡結局的相關性。rSS為0表示CR,而rSS > 0表示IR程度。
結果:相比于CABG組,PCI組IR更常見(56.6% vs 36.8%)。無論是PCI組(58.5% vs 53.8%)還是CABG組(42.8% vs 27.5%),三支病變比左主干病變更常見。接受PCI并達到CR的患者的10年全因死亡率與接受CABG的患者相比不存在顯著差異(PCI CR:22.2%,CABG IR:24.3%,CABG CR:23.8%)。但是與CABG CR相比,PCI IR患者10年全因死亡風險顯著增高(33.5%vs 23.7%;adjusted hazard ratio,1.48[95%CI,1.15–1.91])。根據rSS對PCI患者進行分層,當rSS≤8時,不同rSS分段的患者的10年全因死亡率無明顯差異(rSS = 0:22.2%,rSS > 0-4:23.9%,rSS > 4-8:28.9%),而rSS > 8的患者10年全因死亡風險顯著高于PCI CR的患者(50.1%vs 22.2%;adjusted hazard ratio,3.40[95%CI,2.13-5.43])。
結論:PCI后IR十分常見,IR程度與10年死亡風險相關。如果三支病變患者采用PCI不太可能實現CR或接近CR(rSS < 8),則應考慮CABG。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復制、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京)-非經營性-2017-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