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成藥領域普遍缺乏大規模研究驗證的大背景下,由中國科學院、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葛均波院士和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范維琥教授領銜開展、符合國際規范的麝香保心丸大型循證研究——MUST研究的成果已于今年1月在 Chinese Medical Journal(《中華醫學雜志英文版》,簡稱CMJ)正式刊出,歷時10年完美收官。
在中成藥領域普遍缺乏大規模研究驗證的大背景下,由中國科學院、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葛均波院士和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范維琥教授領銜開展、符合國際規范的麝香保心丸大型循證研究——MUST研究的成果已于今年1月在 Chinese Medical Journal(《中華醫學雜志英文版》,簡稱CMJ)正式刊出,歷時10年完美收官。
MUST研究是一項多中心、雙盲、隨機、安慰劑對照研究,研究設計參照了大量國際臨床研究,最終納入穩定型冠心病(CAD)患者共2673例,隨訪2年,覆蓋全國22個省、直轄市和自治區,共有97家三級醫院參與。
研究所有的終點事件均由獨立終點事件評審委員會裁定。終點事件評審委員會以中國科學院、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陳可冀院士為主席,由多位國內著名心血管專家組成。該研究先后在中國和美國進行了臨床試驗注冊。
2021年4月18日,在大會主席葛均波院士的主持下,陳可冀院士、張伯禮院士、陳凱先院士等專家學者與會蒞臨,共同見證了中國第一個以心腦血管事件為主要終點的CAD中醫藥二級預防——麝香保心丸MUST研究結果發布儀式,會議上公布了此次循證研究的成果。
會議期間,我們有幸邀請到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葛均波院士和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施海明教授,一同探討中醫藥在CAD治療領域的應用現狀及其未來的發展方向,以及MUST研究為中醫藥循證研究帶來的影響。
穩定型CAD治療后殘余風險仍存在?
重點是改善患者生活質量!
現有的CAD治療策略雖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發生穩定型CAD的風險,但仍存在較高的殘余風險。例如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其發生機制尚未明確,對其危險因素的控制也仍處于逐步認識的過程。因此,CAD的臨床治療策略亟待改善。
隨著臨床醫學的發展,目前臨床上對穩定型CAD的治療理念發生了轉變。相比于介入治療,內科保守治療更受到重視,治療重心被放在了改善患者生活質量,讓患者能夠有尊嚴地回歸家庭與社會生活。
該如何滿足患者的這一需求呢?通過試驗發現,麝香保心丸有保護血管內皮作用,可預防心血管事件的再發生,正回應了這一需求。
雖然麝香保心丸臨床應用歷史悠久,療效顯著,且已有諸多指南推薦用藥,但在大型循證研究方面仍缺少強有力的證據。十年前,MUST研究在此背景下應運而生。
MUST研究顯示:
麝香保心丸有效降低MACE發生率26.9%,
長期服用對肝腎功能等的影響無顯著性差異!
MUST研究的結果顯示,經過2年治療,試驗組(麝香保心丸聯合標準治療)與對照組(安慰劑聯合標準治療)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發生率分別為1.9%(26/1335)和2.6%(34/1327)(優勢比=0.80;P=0.2869)。
且從第18個月起,試驗組與對照組的Kaplan-Meier曲線(K-M曲線)分離。24個月時,與對照組相比,試驗組的MACE發生率降低26.9%,提示麝香保心丸長期作用的特點,為麝香保心丸長期治療CAD的方案提供了有力支持。
此外,亞組分析顯示,麝香保心丸應用于女性和身體質量指數(BMI)<24kg/m2人群可顯著降低MACE發生風險,證實麝香保心丸在女性和BMI<24kg/m2兩類人群獲益更多。
次要終點西雅圖心絞痛量表(SAQ)方面,在第18個月時,試驗組的心絞痛發生頻率及心絞痛穩定性也得到了顯著改善,該時間點與兩組MACE曲線的分離時間點相一致,提示長期服用麝香保心丸≥18個月或將改善冠脈循環,從而減少心絞痛發生。
MUST研究結果還證實了麝香保心丸的安全性。試驗組與對照組的不良事件發生率無顯著差異(P=0.8785),肝腎功能等實驗室指標均無顯著性差異,表明標準藥物聯合麝香保心丸治療在長期臨床用藥過程中安全性、耐受性良好。
葛均波院士解釋道,西藥靶向某個受體或通道,可能用藥效果立竿見影,而中藥是將整體回歸到健康的道路上,因此隨訪時間越久,中醫藥的效果越明顯。
值得一提的是,MUST研究所有的終點事件均由獨立的終點事件評審委員會裁定,葛均波院士肯定了這一舉措,認為其使研究得出的結論更客觀、更值得被采納。
從MUST研究出發,葛均波院士分享了他理解的前瞻性多中心隨機對照研究的魅力:
做一個臨床研究,尤其前瞻性隨機對照研究,要花大量的人力物力。在一個醫院一個中心做的研究,完全有可能出現設計與治療的偏差。而MUST研究涵蓋了中國22個省、直轄市、自治區,入組近100家醫院,即使有一些研究者本身的偏差也會被抵消,這就是前瞻性多中心隨機對照研究的魅力所在。一旦有這樣的大規模研究,它的臨床醫學證據就會被寫在未來的專家共識、臨床指南當中,以指導臨床治療。
MUST研究首次以西方現代化
醫療手段證實中醫藥療效
針對中西醫體系的不同,葛均波院士言簡意賅地總結道:
西醫將人逐步細分為系統、組織、細胞,通過改變環境的手段達到治療目的;而中醫的治療理論與體系則是把一個人作為整體,在臨床上觀察到中醫藥改善癥狀的效果之后,還需要安慰劑對照的臨床研究證實其療效。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復制、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京)-非經營性-2017-0056